【新闻出版】从图书出版周期谈责任编辑的工作流程
时间:2024-06-29 05:50:39 来源:产品中心 点击: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图书是作者劳动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作者大多是某个领域的学者,对所写作品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并持有独特的观点,其出书的目的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读者,使不一样的读者有所收获,达到共鸣,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作者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书稿从酝酿到完成所需时间不等,有的可能会耗时十几年,所以作品的形成来之不易。作者若有出版图书的意向,通常会和出版社联系,咨询出版程序。编辑要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位熟悉的或新结识的作者,建立信任感,使作者放心把书稿交到出版社出版。
编辑需向作者认真讲解出版流程,如出版程序包括审稿、申请书号、印刷等环节,还应根据书稿的详细情况,告知作者大概的出版时间。当作者确定在该出版社出版作品时,就郑重进入出版流程。作者首先要把稿件交给责任编辑,稿件一般为电子版,也有的为已排出来的纸质稿件,外地作者需要邮寄给编辑。编辑要通读作者的稿件,对书稿质量要有一定的判断,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书稿的大致内容,有没有出版价值。这一过程需要大致一周左右的时间。
在新发展阶段,出版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编辑审稿时,首先要看稿件的意识形态问题,对近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国际发生的事件有一定的了解,把好书稿的政治关,把握内容是否积极向上、健康,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之后,编辑根据稿件情况来决定是不是出版此书。如果书稿符合出版要求,编辑即可申报选题,在选题申报表中详细写明书名、作者、内容简介、类别等信息。
选题批复需一个月,批复的结果为有的书稿内容须经出版社领导把关,有的须提供有关部门的审稿意见。作者必须按要求与有关部门联系,把稿件送去审核,审核完成后出具的审核意见交出版社留存。之后,作者便与出版社签订合同,稿件便进入编辑加工环节。此环节需要半年左右,是图书出版耗时最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编辑的工作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编辑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所以,编辑应是高素质的人才,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并具有各学科的专业知识。
责任编辑首先要把作者的电子版稿件让排版人员排成书版,向排版人员说明作者的要求,例如成书的尺寸、开本大小、字号、行距、分栏或通栏排等。排版时间大约需要两周,一些图表较多的稿件时间会更长。
责任编辑要对书稿认真研读,此环节工作量大,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较多。有问题之处要标在纸稿上,并予以改正。编辑要把好文字关,改正错别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可参考《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现代汉语词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辞海》等。古籍整理类型的图书,编校的时间会更长,有的书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整理。繁简体字转化方面容易出错,可以查阅《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书稿中还会出现数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混用,概数及年代的用法不正确,可参考《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书稿中的标点符号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浪纹线、一字线、半字线的功能混淆,分号、问号、冒号误用,不一样的情况下标点的不同用法等,具体可参照《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另外,还需统一规范图书的版式和全书的体例,插图、表格时的序号应连续编排,目录与正文应一一对应。
读者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看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目录等,来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所以,这几个板块直接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这几个部分也是图书质量检查中的必查项目,所以编辑应多下功夫,认真审核,一丝不苟,不能出错。
笔者近期编辑加工了一本关于监测报告的书稿,此稿调查数据和图表较多,编辑过程中需认真核对内文与图表,内文中涉及的数据必须与图表相符,如果不相符,就应该联系作者,问清楚究竟是图片数据的问题还是内文说明文字的问题,察觉缺陷后必须换图或修改内文数据。有的数据还需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不能有偏差。另外,因图有上百张,所以图的序号也应按顺序排列,漏掉一个序号就需重新排查,并在内文中都要提及,避免有图没有说明文字,或有文字却没有配图的现象。书稿中的图片有些并不清晰,应让排版人员做处理,修改或重新作图。人物的图像尽量用正面照,背景应该符合人物特点及书的内容。如果图片质量不过关,和作者说明后,让作者提供新的图片或者删除。
在加工稿件的过程中,责任编辑还需与美术编辑沟通,进行封面、护封、扉页、插页等装帧设计。责任编辑先要了解作者喜欢什么风格、样式的封面,再把作者的意向传达给美编。美编设计的作品在编辑、作者、美编三方协商下不断修改,直到制作出满足各方审美需求的成品。读者选择图书,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书籍的封面,封面表达了书籍的内容定位,所以封面设计应遵循美观、有个性、有特点的原则,并与书籍的内容相吻合。
当稿件编辑加工工作完成后,编辑与作者沟通书稿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核对,并一一解决。达成一致意见后,作者返回修改。耗时因作者的详细情况而定,大约需要2~3周,有的问题较多的书稿,作者还需按出版要求修改,或重写或补充,悬而未决的问题是需要查资料进一步落实。
作者给编辑返回书稿后,责任编辑把稿件给排版人员去修改,修改完成后要与旧稿认真核对,编辑和作者修改的部分是否都已改好,有疑问的地方是否确认。之后,责任编辑需填写书稿审查表,这是出版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审查表需要填写书名、责任编辑、文种、著作责任者、字数,对书稿的评价、书稿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待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论述应简明、条理清晰、能抓住重点。
出版社实行由初审、复审和终审组成的三级审查制度,层层把关,避免其中一级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出现漏洞。责任编辑可把改好的稿子连同审查表送交复审、终审审核。复审、终审在通读稿件之后,对书稿进行整体把握,看有无意识形态的问题,评定书稿的价值和质量,就初审编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出书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写好审查意见后把稿件返回初审编辑。审查阶段需1~2月。虽然复审、终审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如初审编辑的多,但责任重大。初审编辑严格按要求修改书稿,直到达到出版要求。之后,编辑可填写书号申请表申请书号。书号审批大约需要2~3周。
责任编辑和校对员还需要对书稿进行“三校一读”,查漏补缺,核对版权页,查看正文、图片、附件(扉页、序言、前言、目录、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等)的排列顺序,章节的序号,标题的层级,书眉是否与章节对应等问题,直到达到符合付印的标准。之后,需做一本样书,交审读室或质检室审查。审读或质检人员要通读5万字或10万字或者全书,重点抽查某些章节的内容,看有无意识形态的问题及质量差错,最后出具审读或质检报告。责任编辑应严格按照报告提出的意见修改样书。
书稿在达到出版要求后即可进入印刷阶段。这一过程中,编辑的工作依然没结束,需全面把控图书的印刷质量。
①图书责任编辑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审查承印方资质,特别是对于有更高印刷资质要求的图书,如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等,要予以特别审查。
②需和承印方沟通具体图书印刷时的需要注意的几点。这一过程主要是针对图书印刷时的特别的条件,如四色图书对印刷色彩的特别的条件、异形图书对纸张的选用等。除以上外,编辑还需监测、跟进整个印刷进程,并对印刷成品质量进行把控。一般承印方会在图书正式印刷前印制样书供责任编辑审查使用。责任编辑在拿到样书后,会仔细核查图书各方面内容,经确认无误后,通知承印方正式进入印刷程序。
印刷厂印刷图书的时间与印制数量和印刷工艺有关,通常要2~3周,如果数量多、工序复杂(精装,有护封、腰封、烫金、起鼓等工艺)的图书印刷时间会延长。成品书印刷好后打包即可发行、发售。责任编辑还需参与营销部对图书的发行工作,大力宣传推广,使图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图书责任编辑是为别人做嫁衣裳的职业,除需严格把控并提升图书内容质量外,其实际在做的工作还包括对书稿出版资格的初步审查及对图书印刷质量的把控。可以说,图书责任编辑是图书从书稿到成书过程中的“检验员”和“指挥官”。编辑应在工作中逐步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方面技术水平,积累从业经验,在既定的出版周期之内,按照流程认真审核书稿,提高图书的质量,多出精品,为促进文化成果传播贡献力量。